20241126 Outstanding Education Banner 1904X313

課程

課程

啓新書院是全球少數獲授權開辦所有四個國際文憑課程的學校之一: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和國際文憑職業先修課程(IBCP)。我們以這些課程作為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框架。

 

四個國際文憑課程學校有什麼好處?

  • 探究式學習是所有四個國際文憑課程的核心。
  • 通過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的跨學科主題將學習與我們生活的世界聯繫起來,這些主題發展成為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的環球情境,然後是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的知識論或國際文憑職業先修課程(IBCP)的個人及專業技能。
  • 從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展覽所獲得的學習技能和特質,有助支持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的個人研習,這些技能和特質繼而可在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的延伸論文或國際文憑職業先修課程(IBCP)的反思專題中得到發展和應用。
  • 所有四個課程的評估都以準則為基礎,鼓勵學生在評估和回饋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這些課程鼓勵學生通過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中的行動,發展至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中的行動和服務,以及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中的創意、活動和服務(CAS)或國際文憑職業先修課程(IBCP)中的服務學習,從而成為「關懷社群的成員,展現服務承諾—為他人的生活和環境帶來正面影響」(國際文憑組織,2020年)。
  • 通過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學習者能夠成為成功的獨立、具有國際視野的批判性思考者,為國際文憑大學預科和職業課程的要求以及未來持續學習做好準備。

 

中文版國際文憑課程資料

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是為3至12歲(K1至Year 6)學生設計的國際課程。

 

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注重發展中的兒童的整體成長,觸動心靈也啟發思維。除了學術發展外,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還滿足學生的社交、體能、情感和文化需求。國際文憑學習者培養目標是國際文憑小學課程框架的核心,這在所有四個國際文憑課程中都是一致的。

 

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的要素

此圖展示了國際文憑小學課程的課程框架。

Public Photos / Files - IB Primary Years Programme (PYP)_Elements of the PYP

 

知識 我們希望學生知道什麼?

國際文憑認可的學科領域包括語言、數學、科學、個人、社交和體育教育、社會學和藝術。

 

學生通過跨學科(學習跨越、超越傳統學科)探究單元的組合學習—每年六個單元(Year 1有四個單元)和獨立的學科特定單元。所有科學和社會學都包含在探究單元中。這些探究在六個跨學科主題下組織:我們是誰、我們身處什麼時空、我們如何表達自己、世界如何運作、我們如何組織自己,以及分享地球。

特定概念 我們希望學生理解什麼? 形式、功能、變化、因果關係、聯繫、觀點和責任。
學習方法(ATL技能) 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做什麼? 思維技能、溝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研究技能和社交技能。
行動 / 通過為同學、學校和社區服務,學生主動展示更深入的學習。

 

啓新書院的探究課程

各個年級有什麼安排?請點擊此處下載我們的探究課程副本。如下圖所示,正是通過探究課程(POI),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的所有要素才得以活現!

Public Photos / Files - IB Primary Years Programme (PYP)_Programme of Inquiry

啓新書院自2007年11月起成為完全獲授權的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學校。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為11至16歲(Year 7-11)的學生而設計,位於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Year 1-6)和國際文憑大學預科及職業先修課程(Year 12和13)之間,形成連貫的教育。

 

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提供一個全面的課程框架,具有學術挑戰性,使學生能夠通過探究過程理解傳統學科與他們所生活的世界之間的聯繫。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是一個以探究為基礎的課程框架,重點使用概念性和情境性視角來構建學習。這個框架,加上持續創新,使我們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和具挑戰性的課程,以及吸引人的學習體驗和教學策略。

 

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在這個個人、心理、社交、體能和智力發展的關鍵階段支持學生學習。學業成功與社交和情感健康密切相關,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旨在通過探索課堂以外的生活來建立自尊和抗逆力。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在各學科中使用嚴格的標準參照評估過程來發展學術知識和技能。

 

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鼓勵學生:

  • 培養學習過程中的探索精神和樂趣,無論是合作還是個人學習
  • 認識知識、技能和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
  • 學習在不同媒體中有效溝通,包括英語和其他語言
  • 發展自己的文化認同感,並尊重其他文化身份
  • 反思自己的想法、行為和態度
  • 成為獨立學習者,運用知識、技能和才能積極負責任地參與

 

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中的學習
在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中,八個關鍵學科領域通過學科和跨學科學習形成學術框架。這些學科通過關鍵概念連接,使學生能夠理解和聯繫他們正在學習的重要理念。全球情境提供與現實世界的關聯性。

 

在啓新書院,學生需要學習以下科目:

 

  • 語言與文學:英語和普通話(中文)
  • 語言習得:普通話(中文)
  • 個人與社會(前稱人文學科)
  • 科學
  • 數學
  • 體育與健康教育(前稱體育)
  • 設計(前稱設計與科技)
  • 藝術:音樂、戲劇(前稱戲劇)和視覺藝術

 

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的基本組成部分:

服務與行動

服務與行動在Year 7至Year 11的不同學科領域中都很好地融入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課程。它致力培養關懷社區的成員,讓他們採取行動,為他人的生活和環境帶來積極影響。

服務與行動要求學生通過組織或個人項目參與本地社區,並為學生提供機會探索、設計、實施和反思他們為積極影響周邊環境所做的努力。通過這些經歷,學生學會社區參與的價值,並對他們周邊環境面臨的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個人研習 在課程的最後一年,所有學生都要參與個人研習。這個項目讓學生設定具體和嚴格的學習和成果目標,他們獨立工作以達成目標,然後匯報他們的過程、學習和成就。這個過程使他們能夠通過獨立學習來調查、設計、創造和反思個人感興趣的領域,並通過參與這個過程展示與這個興趣領域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課室以外的教育

我們相信每個年輕人都應該體驗課室以外的世界。課室以外的教育課程鼓勵在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陪同下進行「動手」或體驗式學習。體驗挑戰和冒險是學習和個人發展的重要部分。

目標

  • 鼓勵獨立
  • 促進組織能力
  • 發展團隊合作和同儕支持
  • 挑戰學生並鼓勵承擔風險
  • 鼓勵欣賞戶外活動
  • 培養自信

 

下載中文版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手冊
數碼工具箱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資訊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是為16至19歲學生而設的課程。在Year 12和Year 13,學生可修讀完整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或國際文憑課程。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被廣泛認可為全球最全面的大學預備課程,培養研究技能,提倡個人責任感並鼓勵獨立性。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是為成功完成中學階段的學生而設。以下是進入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的可能途徑:

  • 成功完成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
  • 在英國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CSE)考試中平均或預計平均取得5個C級
  • 新申請者將根據學校成績單、書面申請、面試和入學考試獲准入讀本校及課程

 

未完成以上要求的學生仍會按個別情況考慮。成功完成以上任何要求的學生通常會被接納修讀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成績未達要求但經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統籌主任判斷適合入讀Year 12的學生,可能被接納為國際文憑課程學生。然而,所有個案都會個別評估,校方保留接受或拒絕任何申請的權利。學生將獲得輔導,以選擇修讀完整文憑或課程。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架構

核心要求

  • 延伸論文
    延伸論文字數限制為4,000字,讓學生有機會研究個人感興趣的題目,並讓他們熟習大學層面所需的獨立研究和寫作技巧。
  • 知識理論(TOK)
    跨學科的知識理論課程旨在通過探索各學科的知識本質提供連貫性,鼓勵學生欣賞其他文化觀點。
  • 創意、活動和服務(CAS)
    參與學校的創意、活動和服務課程鼓勵學生投入藝術活動、運動和社區服務工作,從而培養他們對學術領域以外生活的認識和欣賞。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科目

第一組:語言與文學研究

1.1 語言A——文學
這是學習學生第一語言的文學課程,包括研習世界文學選段。在啓新書院,學生可以選擇英文或中文(普通話)。在學習第一語言時,學生能夠發展:

  • 對文學的個人欣賞能力
  • 文學批評技巧
  • 優秀的書面和口語表達能力
  • 對第一語言文學遺產的尊重
  • 國際視野
    語言A1課程所研習的文本範圍廣泛,學生逐漸懂得欣賞一種語言在不同語境中的複雜性、豐富性和微妙之處。課程旨在培養終身的文學興趣和對人類表達方式的優雅與豐富性的熱愛。

 

1.2 語言A——語言與文學
這是在語境中研習學生第一語言的語言和文學課程,包括研習世界文學選段。在啓新書院,學生可以選擇英文或中文(普通話)。在學習該課程時,學生能夠發展:

  • 對語言及其在不同語境中如何創造意義的個人欣賞能力
  • 批判性文本分析技巧,包括文學文本分析
  • 優秀的書面和口語表達能力
  • 對第一語言持續演變的理解和尊重
  • 國際視野

 

語言A——語言與文學課程所研習的文本範圍廣泛,學生逐漸懂得欣賞一種語言在各種語境中的複雜性、豐富性和微妙之處,包括其在多媒體文本中的運用。課程旨在培養終身欣賞語言如何創造意義,以及對人類表達方式的優雅與豐富性的熱愛。

 

第二組:語言習得

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第二語言。選項包括:語言B、語言初學者課程或第二語言A。

 

2.1 語言B
多個因素決定學生應修讀哪個第二組課程:學生最擅長的語言、在家中和學校使用的語言,以及對所學語言的任何先前知識。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語言B課程應為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教育體驗,不僅提供學習額外語言的機會,還提供學習、欣賞並有效地與異於學生自身文化互動的途徑。關於學生修讀課程是否合適的所有最終決定,都由統籌主任與教師根據其經驗和專業判斷來指導學生作出。

 

完成語言B課程後,學生應能夠:在各種情況下用口語和書面形式清晰有效地溝通、理解和運用廣泛的詞彙、選擇適合各種情況的語域和風格、理解並回應中等複雜程度的書面和口語材料、評估該語言在各種形式、風格和語域中的細微差別、表現出對與所學語言相關的文化的認識和敏感度。

 

修讀高級課程的學生需要展示更廣泛的知識和理解,以及更深入的分析能力。評估包括錄音口頭報告和兩份筆試試卷。

 

2.2 語言初學者課程
初學者課程是為語言初學者設計的語言課程。課程發展聆聽、說話、閱讀和寫作四種語言技能。課程重點是獲得日常社交互動所需的語言。主題領域包括個人、教育和工作、城鎮和服務、飲食、休閒和旅遊、環境,以及健康和緊急情況。

 

學生必須完成由外部評估或審核的口語課程作業,並參加兩次外部筆試。

 

啓新書院與Pamoja合作,亦提供網上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語言習得課程,需要額外收費。有關Pamoja IBDP課程的更多信息可在其網站上找到。

 

第三組:個人與社會(人文學科)
提供以下科目:

  • 商業管理
  • 經濟學
  • 環境系統與社會(ESS);(跨第三和第四組的跨學科科目)*
  • 地理
  • 全球政治
  • 歷史
  • 心理學

 

所有這些科目都可以在高級程度(HL)或標準程度(SL)修讀;*(ESS只提供SL)。

修讀這些科目中的任何一科都能培養學生對以下方面的批判性欣賞能力:

  • 人類經驗與行為
  • 人類居住的各種自然、經濟和社會環境
  • 社會和文化制度的歷史

此外,每個科目都旨在培養學生識別、批判性分析和評估與個人及社會的本質和活動相關的理論、概念和論據的能力。

 

第四組:實驗科學

提供六個科目:

  • 生物
  • 化學
  • 設計科技
  • 物理
  • 環境系統與社會(ESS)
  • 運動、體育與健康科學

除了ESS只提供標準程度外,所有這些科目都可以在高級或標準程度修讀。

每個科目都包含一個知識體系,以及學生需要學習和應用的科學方法和技術。在應用科學方法時,學生發展以下能力:

  • 分析
  • 評估
  • 綜合科學信息

必修項目鼓勵學生認識科學的環境、社會和倫理影響。這是一個協作性和跨學科的練習:學生分析可以在學校提供的每個科學學科中進行研究的主題或問題。這也是學生探索全球問題的科學解決方案的機會。

 

第五組:數學
科目描述
標準程度和高級程度的分析與方法適合那些喜歡發展數學能力,以熟練掌握數學論證構建並培養較強數學思維技能的學生。他們也會對探索這些概念的實際和抽象應用感到著迷,無論是否使用科技。選擇數學:分析與方法的學生將是那些享受數學解題和概括推理樂趣的學生。這門科目面向那些將來打算學習數學含量較大的學科的學生,例如數學本身、工程、物理科學或經濟學等。

 

標準程度和高級程度的應用與詮釋適合那些對發展數學來描述我們的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感興趣的學生。他們也會對運用科技的力量並探索數學模型感興趣。選擇數學:應用與詮釋的學生將是那些最喜歡在實際情境中學習數學的學生。這門科目面向那些將來打算學習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統計學、商業、某些經濟學、心理學和設計等學科的學生。

 

目標
數學課程旨在通過使學生能夠達到以下目標,從而促進他們的個人特質、學科理解和全球意識:

  • 培養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樂趣,欣賞其優雅和力量
  • 培養對數學概念、原理和本質的理解
  • 在各種情境中清晰、簡潔和自信地運用數學
  • 培養邏輯和創造性思維,以及解決問題時的耐心和毅力,以建立使用數學的信心
  • 運用和提升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 採取行動,將技能應用和轉移到其他情境、其他知識領域,以及本地和全球社區的未來發展中
  • 欣賞科技與數學如何相互影響
  • 欣賞數學家的工作及其應用所產生的道德、社會和倫理問題
  • 欣賞數學的普遍性及其多元文化、國際和歷史視角
  • 欣賞數學對其他學科的貢獻,以及作為知識論課程中特定的"知識領域"
  • 培養批判性反思自己和他人工作的能力
  • 獨立和協作地擴展對數學的理解

 

第六組:藝術和選修科目
修讀第六組的科目為選修。

提供四個科目:

  • 音樂
  • 戲劇
  • 電影
  • 視覺藝術

除了電影只提供在線標準程度課程外,這些科目都可以在高級或標準程度修讀。藝術科目能高度適應不同的文化背景。重點在於在相關類型的規範實務研究背景下發揮創造力。

 

這些科目的評估反映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審美觀和評估形式的綜合嘗試。特別是,沒有表現出西方導向的偏見。

 

相關鏈接: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中文介紹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中文手冊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簡介

申請 致電 查詢

Welcome and please be advised that ESF uses cookies. By accessing an ESF, ESL or PTA web site and other online ESF services, such as ESF’s mobile app, users agree that ESF can store and access cookies, IP addresses and use other methods in order to collect website usage data, and improve user’s online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access this web site, users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which is handled in accordance to the ESF Data Privacy Policy. Information collected via cookies is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SF Personal Data Handling Policy and its related Persona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tatements (“PICS”). A copy of the PICS can be found on the ESF web site.